上次提到外幣儲蓄險,跟別人討論過後發現,李組長眉頭一皺,並不單純。
把錢綁在銀行之後,雖然好像是外幣還存在你的摺子裡,但事實上那筆錢卻開始被拿去滾。
對保險人來說有幾大問題:
- 這算是金融商品,所以金管會無法保障
- 銀行可能拿這筆錢的一部分去買美國國債,用來支付這些保險人的利息就夠了。剩下的錢可以規劃高風險的投資。
- 若使用者解約,能拿回多少比例也是個問題。
簡單來說,保了這種東西,就是把一大筆錢的選擇權拱手讓給銀行,投保人除了必須承受匯差的風險,那些投資的好處,一個子兒也碰不到。
現在很多銀行已經不是單純的銀行,而是金控這種怪獸。之前看新聞提到金管會應該管理銀行所販賣的保險商品,因為很多人去存定存卻可能被銀行業務員矇過去(用一堆術語讓人誤解)把錢弄成保單。(業務的說詞多半是這樣:有一種儲蓄保險的利息比定存高一倍,要不要考慮看看?(微笑)) 但是這種商品跟定存可是天差地遠。
絕望啊...到底有甚麼東西是可以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