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囈語]在許你一個未來和賭你一個未來之間

「你的錢只是從一個口袋放到另一個口袋而已」
「等於幫你保意外險可以省下許多」
「最後可以全數領回」
「像你們們這些XXX菁英聽到這種方案一定是保最高額度的」
「一般出險都要醫療證明的正本,這個只要副本就可以了」
這是大都會人壽打電話跟我盧了N分鐘的說詞。
==========社會經驗UP~=============
以下是被我問才問出來的東西:

「如果錢是放到另一個口袋,我可以隨時把它掏出來嗎?不行,因為那是在你沒有金錢壓力的情況下的儲蓄」所以那不是你隨時可以用的錢
「如果像是定存那樣,有利息嗎?解約的時候會怎樣?沒有利息,不過有所謂的意外險。」解約的情況並沒有詳細講。不過我查網路,不同時間解約能拿回來的錢的比例不等(滿一年大概50%就是了)
「你這是儲蓄險嗎? 不是」不過卻沒有說這是甚麼保險,事後推測是還本型意外險,我又不是從事甚麼危險工作,說老實話根本用不到。

對方電話打來的開頭會念一串包含他的身分、確認你的身分,還會說明這是電話行銷會有錄音,不過這一切講的超級快,像是在對你說話,但一點也不期待你聽懂。
一開始他會說他是信用卡公司的人,提供公司貴賓一個專案。(最好我是貴賓啦!貴公司都不挑貴賓的嘛)實際上是保險公司的業務員。表面上是個儲蓄投資(雖然好像沒有這種東西),實際上是保險。對方用種種方式迴避掉正確的說法,甚至有刻意誤導的意圖。除非你進一步詢問,否則很容易覺得這個專案真是天上掉下來的好東西。

由於整個過程都有錄音紀錄,所以必須很明確告訴業務員你不需要這個保險。網路上有一些例子,有時候只要答應對方讓他寄相關資訊給你,就有可能收到保單,下一期的信用卡帳單就會列上該保險費,退保又是一番功夫。

順帶一提,大都會人壽用這種方式推銷已經不是新鮮事,總是還有人被業務員盧成功表示這種行銷方式還是會繼續存在。

(當我想喊絕望啊的時候又覺得這社會本來就是這樣到底有甚麼好絕望呢)

沒有留言: